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问题研究.doc
精选资料 摘 要 伴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空前剧烈,各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在整体上呈现出综合化和全能化的显著特征,其中品种繁多的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风险小、空间大、收益高,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未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逐渐由?#28304;?#36151;款业务为特征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以中间业务为特征的现代业务领域。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自身?#20013;?#32463;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因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己经成为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因此研究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5945;?#21830;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策略对加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论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绪论,介绍该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二章概述,介绍中间业务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位。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案例研究。第五章分析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借鉴。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策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 中间业务; 问题; 创新 Abstract the intermediary business,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in the overall integration and all-round showing of the remarkable features, including a wide variety of intermediate busines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assets and liabilities compared to risk, a large space, high income, has become the world s developed countries banks a major source of revenue and profits.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commercial banks continued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inevitable choice. because of its low operating costs, small risk, high income,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and glob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will face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so develop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china’s banks becomes the inevitable choice.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s become the business and assets and liabilitie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keep pace with one of the three pillars of business.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innovation strategies to accelerate our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has a vital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ese several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preface, introduce this topic’s purpose, significance and the summarize of document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status. In the third part, I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fourth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ase. The fifth part analysis the western commercial bank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the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learn. In the sixth part presents the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strategies.Finally, sum up the thesis. Key words Intermediary Business; Problems ; Creative 目 录 1 绪论4 1.1 选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4 1.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5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6 2 中间业务理论概述7 2.1 中间业务的定义及特点7 2.1.1 中间业务的定义7 2.1.2 中间业务的特点7 2.2 中间业务的分类7 2.3 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地位8 2.4 我国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9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及其存在的问题9 3.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9 3.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9 3.2.1 创新能力弱且品种单一规模有限10 3.2.2 中间业务缺乏相关政策支持10 3.2.3 缺乏综合性的专业人才11 4 交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特色11 4.1 交通银行概况11 4.2案例分析上海浦发银行11 6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策略12 6.1 加快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12 6.2 明确中间业务战略地位并完善组织体系13 6.3 规范中间业务的市场秩序注意风险防范13 6.6 注重人才开发战略和加大科技投入13 7 结论14 参考文献14 致 谢15 1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WTO后过?#21892;?#26159;国内银行提高自身实力,迎接外资银行竞争的关键时期。未来银行的竞争,是新兴业务的竞争,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品种繁多的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风险小、空间大、收益高,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崛起,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等传统业务面临巨大挑战,经营风险加大,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这样的外在环境迫使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拓展新的收入来源。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同行加入到争夺?#26696;?#30340;行列,它们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强大的研发和营销能力,让过度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和利差收入的中国银行业面临?#29616;?#30340;挑战。争夺利差收入以外的中间业务是中国银行业必然的出路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己经成为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因此研究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5945;?#21830;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策略对加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 关于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黄兰通过对近几年江苏中资商业银行金融新产品的统计、汇总和分析,对当前江苏中资商业银行的金融新产品的发展进行了基本判断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多,但是收益少;产品层次低,技术含量少;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产品趋同。随后,进行了原因?#25945;幀?#26368;后,从商业银行、央行和政府三方面提出了几点推动金融新产品发展的建议[8]。 张树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主要表现为中间业务发展缓慢,规模小、收益低;决策权高度集中,增加了中间业务费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不合理;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不统一,执行不规范;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综合型、国际性的高素质人才缺乏。并在微观层面(如商业银行制度、营销策略等)和宏观方面(如混业经营、提供广阔的政策空间和交?#36164;?#22330;、加强央行对中间业务的调控和监管等)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9]。 2 关于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策略研究方面 高伟?#31354;?#23545;可供操作的中间业务的品种租赁业务产品创新、对外担保业务产品创新、代理业务产品创新、信托业务产品创新、金融期货市场创新、融资方式证券化创新;以及金融管理部门的密?#20449;?#21512;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引导,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更加宽松?#24049;?#30340;政策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对中间业务的管理。同时也要从银行自身出发及客户需转变观念的角度出发共同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10]。 谭遥指出了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有利于银行进行业务创新,有利于增加银行收入;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观念落后、品种单一、规模较少、硬件设施有待提高、人才缺乏、人员素?#23454;?#31561;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要转换经营观念,提高理论认识,提高品种多样性,加强业务创新,建立金融网络信息系统,重视吸收和培养业务人才,加强业务风险防范和业务监管的对策建议[11]。 3 关于在中间业务收费方面的研究 王晓晨等?#30001;?#20250;大环?#22330;?#30446;前我国银行的利润状况、规范市场秩序以及银行的商业化的改革?#20154;?#26041;面,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间业务收费的原因,并指出中间业务进行收费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包括改变对中间业务及收费的旧有观念和态度、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制定合适的价钱、银行应加快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的建设、重视此业务的风险防范问题[12]。 张艳认为中间业务收费应注意从客户层面改善中间业务收费的外部环?#22330;?#32771;虑客户的接受能力、规范中间业务收费等问题[13]。 4 关于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和防范?#25945;?#26041;面 赵昕、杨翠红等学者认为开展中间业务,要规避来自市场、客户、操作层、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并相应提出风?#23637;?#29702;办法[14]。 竺彩华认为中间业务风险主要为政策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通过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从政策制定、品种研发、人才培养、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防范措施[15]。 5 关于在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方面 李向科、涂永红等学者从银行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各家银行拥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25945;?#20102;综合成本定价、竞争定价和关系定价,这三种定价策略的思路,?#38469;?#26465;件,提出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中间业务产品定价问题的思路,以及在监管?#26412;?#23454;施价格限制,银行规定预期利润或销量的?#38469;?#26465;件下求解定价模型的规划问题。为商业银行确立科学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贡献了一点思路[16]。 张丽拉认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需要采取差异化定价的策略,即针对账户、业务、客户、服务的差别定价,同时提出了运用中间业务定价策略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17]。 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但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结合企业如银行等方面、有针对性的?#25945;?#21017;比较少,操作性不强。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且提出对策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介绍该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二章概述,介绍中间业务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位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通过工商银行的案例进一步分析。 第五章分析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借鉴。 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策略。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2 中间业务理论概述 2.1 中间业务的定义及特点 2.1.1 中间业务的定义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与负债的基础上,利用其技术、信息、机构、信誉等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其资金。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而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中间业务由资产负债业务衍生出来,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又有机地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 2.1.2 中间业务的特点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中间业务是存贷款业务的?#30001;歟?#26159;从存、贷款业务中衍生出来的,但又有独特的市场空间,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有竞争力的主要业务。 第二,中间业务一般不需运用银行自有的资金,主要实现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并收取一定的?#20013;选?第三,中间业务服务方式更灵活,服务效率更高,更大程度上要求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支撑。 第四,中间业务的范围因国家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2.2 中间业务的分类 中国人民银行继2001年7月颁布现就实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5号后,于2002年4月发出了关于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89号。在这份通知的附件中,列出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参考分类及定义。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和业务性质,将其分为以下九大类 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主要包括支票结算、汇票结算等。 2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30740;?#29992;、转?#31169;?#31639;、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有关的业务,主要包括信用卡业务、专用设备卡、国际卡等。 3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23567;?#20195;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4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19968;?#31080;、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5?#20449;?#31867;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25484;?#25353;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主要指贷款?#20449;担?#21253;括可撤销?#20449;?#21644;不可撤销?#20449;?#20004;种。 6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23637;?#29702;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包括金融衍生业务,如远期外汇合约、 金融期货、期权和互换。 7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和其他基金的托管业务。 8咨询顾问类业务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以及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并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业务经营管理或发展的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咨询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财务顾问业务、现金管理业务。 9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2.3 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中间业务在银行收入中占比的不断的提高,发展中间业务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中间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结构和提高经营效益、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适应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世界主要国?#19994;?#38750;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据统计,目前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美国和加拿大平均为45,?#20998;?#22269;家为44,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为28。经济越发达,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越高。 中间业务被称为金融市场上的“黄金”业务,它与资产、负债业务构成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其自身既游离于资产负债业务之外,又与之有一定联系,并以其独有的?#32479;?#26412;、低风险,高利润及较强派生性倍受商业银行的青睐。 2.4 我国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低、效益差,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23545;?#20302;于西方商业银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25285;?#22914;何更好地拓展中间业务,实现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加快中间业务的高速发展变得至关重要。中间业务不仅能给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发展带来效益,而且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一方面有利于?#26723;?#21830;业银行经营风险,提高赢利能力,促使其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增强竞争实力,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大力拓展中间业务还有助于满足经济金融高速发展的要求。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与企业对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需求也发生?#31169;?#22823;的变化,在这?#20013;?#27714;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在中国加入WTO 组织后,外资银行大量涌入中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视为金融创新工具以及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各大银行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转型,即由传统业务逐渐转向中间业务。其主要表现在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助性业务转向主营业务、 由间?#26377;?#30410;转变为直?#26377;?#30410;,收费意识明显增强,中间业务规模和品种明显增多等。在原有的结算、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信用证、信用信?#23567;?#25285;保等一系?#34892;?#22411;产品,形成?#31169;?#20026;完备的产品体系。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相较于国际一流银行?#28304;?#22312;着很大的差距,就以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JP摩根大通为例2009年度,JP摩根大通的非利息收益为49.28亿美元即中间业务收入,净利息收益为51.15亿美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收入比重的49.1。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都不高,一般在525左右, 与世界一流银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品种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经开办的各项中间业务品种达到了260多项。各商业银行利用现有资金、技术网点、结算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各项中间业务,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项目的开发和应用,与此同时,在机构设置,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监控管理人员培?#26723;?#26041;面做了许多工作。总体来看,中间业务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得到?#31169;?#24555;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创新能力弱且品种单一规模有限 (1)经营品种单一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但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再加上受到严格的分业经营限制,不仅业务?#31354;?#24635;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操作简单,技术含量低,筹资功能强的结算、代理收费等?#25237;?#23494;集型产品。而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等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才刚?#25484;?#27493;,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己开展的中间业务大?#21152;?60多个品种,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22987;?#23545;账单,代?#23637;?#36164;,银证转账等业务都不收?#36873;?(2)创新观念不强,中间业务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虽然具备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想法,但是并没有把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放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高度,?#21019;?#26032;观念有待提高,缺乏创新动力。发展中间业务是现代市场经济对银行服务业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将中间业务定位在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上。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向客户大量免费发卡,不仅增加了银行管理和维护成本,而且遏制了其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和动力。 (3)中间业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现代西方国家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高达2万余种,而我国仅有几百种。[1]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少,范围窄,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不足,覆盖面不宽,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强,还有待提高。 3.2.2 中间业务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及具体的操作流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政策、市场、法律和制度都不完善。中间业务产品很多都是证券、保险和银行业务的混合体,而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限制了业务的创新。中间业务市场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其发展,使银行在中间产品市场竞争中出现?#23435;?#24207;的恶性竞争。由于信息不对称,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标准,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在许多中间业务服务中少收费甚至不收费,银行之间行成了“囚徒困?#22330;?#21338;弈均衡,?#29616;?#25171;击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2.3 缺乏综合性的专业人才 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要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精通法律、金融、计算机等方面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来开拓。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技术装备以及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的支持力度都不够。因此,从事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服务层次高的中间业务人才十分匮乏,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中间业务?#28216;?#30340;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4 交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特色 4.1 交通银行概况 交通银行是我国规模较大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规模实力仅次于 “工农建中”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业务经营范围广泛,经营理念独特,在消费者中有着?#24049;?#30340;声誉。对公业务是交通银行的强项,其 “客户为先,灵活稳健” 的品牌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广大企业用户的青睐,正是这种企业与银行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使得交通银行在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上走在了众多商业银行前?#23567;?“蕴通财富” 是交通银行 ?#23433;?#23500;银行” 品牌下的一个子品牌,其主要对象为企业客户,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创新的理念以及?#38386;?#30340;服务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 专业化公司金融服务,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蕴通财富” 共及现金管理、 贸易服务、 投资银行、融资服务、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电子银行、离岸银行9大服务领域,配有29项特色服务方案,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间业务范畴。 4.2 案例分析上海浦发银行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是一家由上海地方政府投资,主要负责上海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以及运营的集团公司。 由于轨道交通属于公用基础设施,所以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如何筹集巨额的建设资金?#21069;?#22312;建设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而在众多融资?#25945;?#20013;,商业银行是最为安全的融资选择之一,所以商业银行与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有着广泛的业务往来。 本案例着重讲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通过使用交通银行 “蕴通财富” 这一理财产品后所达到的 ?#20843;?#36194;” 结果。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在轨道交通网络建设?#34892;?#35201;筹集一笔资金以弥补资本金的不足,但同时又希望能寻?#19994;?#27604;市场利率更低的融资产品,显然,传统的贷款产品所要求的利率无法满足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融资要求。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多次与交通银行交流协商后决定尝试一下交通银行“蕴通财富”中的融资服务类产品。 交通银行根据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具体情况以及融资要求,提供了一项“融资租赁”的资金筹措方案,方案大体框架为交通银行获得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部分轨道交通车辆10年的所有权,同时以较为优惠的利率给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一笔资金,让其弥补建设、运营上的资金不足。方案交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后,经集团董事会审议认为其基本符合自身融资要求,同意使用交通银行这一融资方案。 “融资租赁”并不算一项新的融资服务,但交通银行将其运用到轨道交通这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上海来说还是首次,可以说是交通银行首创。通过这一创新融资方式,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以?#31995;?#30340;融资成本获得了这笔资金,同时,交通银行?#19981;?#24471;了一笔非常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交通银行善于创新,勇于创新,?#26131;?#34892;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最终取得了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通过案例,可以看到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加快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创新,产品业务的创新不仅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过程中必要的部分,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的大势所趋。 6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策略 以上部?#31181;?#20986;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构造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基本上三足鼎立的局面,?#32321;?#20013;间业务的长久发展,?#25910;?#25552;出了以下对策 6.1 加快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 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其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经营战略转型,应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应将中间业务定位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应加快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步伐,尽早改变中间业务过分集中在一些诸如结算类、一般代理类、银行卡类等为数不多的传统项目上的现状。产品开发创新要坚持市场?#34892;?#27714;、银行有能力、业务?#34892;?#30410;的原则。各级商业银行应根据主要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避免产品同质化,细分客户群体,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要大力开展针对公司和个人的理财、信用评估、咨询、代理融通及债务互换等盈利能力强的中间业务。同时,商业银行要摆正在市场中的位置,努力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培育和发展新的客户群体,实现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 6.2 明确中间业务战略地位并完善组织体系 监管部门应出台中间业务监管原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制定业务规范,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加强金融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34892;頡⒘己?#30340;市场竞争状态。应借鉴国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标准、监管手段、风险测量指标体系等,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水?#20581;?#30001;于中间业务不同品种的风险差异很大,监管部门应据此对中间业务实行分类监管, 对商业银行不动用自身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收付服务并收取?#20013;?#36153;的业务全面放开,由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管理,对担保、?#20449;?#20197;及金融衍生工具类的中间业务,因其可能形成客户对银行的负债,风险较大,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将其纳入授信管理范围加强风?#23637;?#29702;。因此,制定与国?#20351;?#20363;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6.3 规范中间业务的市场秩序注意风险防范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高度发达,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分不开的。我国直至2001年,第一部中间业务法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才颁布实施,2003年6月26日,中国银监会和国家发改委又联合发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但对于行业规范、收费指导、业务监督等现实问题这些法规并没有具体说明,致使各商业银行依然没有可以遵循的详细操作依据。此外,中间业务发展分工不详细,管理不集中,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无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部门,无法统一组织推动中间业务全面开展,造成业务分割、资源浪费,各家银行为争夺客户抢占市场,不计成本盲目竞争,大大削弱了中间业务盈利能力,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使银行在高风险下运行,不利于银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和 金融 业稳定。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保证类中间业务难以全面展开,这些均归因于我国法?#21830;?#31995;、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6.6 注重人才开发战略和加大科技投入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23548;?#35777;明,中间业务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家银行风?#23637;?#29702;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准。人才是中间业务可?#20013;?#21457;展的保证,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人才上。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31169;?#20013;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24405;?#21169;?#38469;?#26426;制, 促进优秀员工的不断培养,为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34892;?#21457;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1]。 7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20013;?#39640;速发展,未来我国在利?#25910;?#31574;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如果基准利?#25910;?#19968;保护措施发生改变,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来自外资银行更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应对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型,不仅要继续力大发展中间业务规模,增加中间业务收益在所有盈利中的比重,更要努力对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创新,将中间业务产品从如今简单的结算型,担保型转变为技术含量更高的咨询型、交易型。 不远的未来,传统业务,中间业务会各撑起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半边天,我们尽可拭目?#28304;??#27604;唬?#25991;章还是有不少不足的。首先是鉴于自身水平的原因,虽然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作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程度不够深,整体文章深度有欠缺,很多分析是比较肤浅的。另外,很多资料来的零散而且很少,也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对策略的研究上,也有欠深入。这些方面的不足将成为作者不断研究的动力,作者将在今后努力弥补。 参考文献 1、[美]?#36164;?#37329;著.货币金融学[M].李扬等译.第4版.?#26412;?#20013;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美]费?#33258;?#31561;著.商业银行业务对风险的管理[M].康以同等译.第2版.?#26412;?#20013;国金融出版社.2002 3、[美]安东尼M.桑托莫罗著.金融市场、工具与机构[M].郭斌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James C.Baker.International Finance Management,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M].Pearson Education 2002. 5、Frederic S·Mishkin.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M].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2001. 6、Zvi Bodie, Robert C.Merton .finance[M].Pearson Education.2002. 7、刘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创新对策.上海经济研究,200810 8、罗丽敏.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的分析.中国科技博览,200917 9、赵云兰 王学文 我国?#34892;?#21830;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28期 10、孟阳 试论?#34892;?#21830;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吉林金融研究,2008年第11期 致 谢 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26377;?#31295;到反复修?#27169;?#26399;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34892;?#24773;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36879;小?我要?#34892;唬?#38750;常?#34892;晃业?#23548;师老师。她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她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老师始终?#38505;?#36127;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19994;?#27605;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老师。 我要?#34892;唬?#38750;常?#34892;晃业?#22992;姐。正在撰?#27492;?#22763;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搜集文献资料,帮助我理清论文写作思路,对?#19994;?#35770;文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姐姐的帮助表示真挚的?#34892;弧?最后我要?#34892;晃业母改福?#26159;他们让我有这个机会来到大学来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不让爱?#19994;?#20154;失望。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个人收入不断提高,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大幅上升,消?#36873;?#25237;资意愿及现代理财观念增强,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然而,由于受到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限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和服务水?#20132;乖对?#19981;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如?#38382;?#25105;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更加完善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现状分析入手,深入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策略和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金融业务 市场定位 个人信用 Development of China s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banking business Abstract brokerage business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come for our brokerage , but in 2008, there has been decline in brokerage business brokerage industry ,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broker is to provide investors with homogenization , channel-type service, under floating commission system in the background, such as brokerage commissions discount competition necessarily translate low level of competition , the results by price competition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own profits broker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mission levels and prices are highly correlated. Profit decline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such a low level of competition . In recent years, most brokers have realized the need transation necessary brokerage business , have done some useful exploration , but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ation of yet none of the brokers like Merrill Lynch, or Edward Jones as sustained profitability model. In five years time I will combine the work of brokers , brokerage revenues experienced by the channel -service oriented to investment consulting services , financial services -oriented , and gradually increase service char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revenue , while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based integrated financial services broker to move forward.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ing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 positioning of personal credit 目 录 引言4 一、研究的背景5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5 1.1.1 研究目的5 1.1.2 研究意义5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6 1.2.1 国外研究现状6 1.2.2 国内研究现状8 二、 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概念及理论基础11 2.1 个人金融业务的概念11 2.2 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理论基础11 三、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13 3.1 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单一、规模有限13 3.2 技术手段落后,电子化及网络化程度低13 3.3 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13 四、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对策研究14 4.1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14 4.2 提高自身能力及素质16 结论17 致谢语18 参考文献19 可修改编辑 引言 为了顺因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潮流,我国的商业银行正在加快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以应对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 如今世界上许多的发达国家进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对客户服务理论,服务方式以及客户的管理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因此发达国?#19994;?#20010;人金融业务发展蓬勃,尽管国外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在监管方面还存在不少的漏洞,但是我国目前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还处于起跑阶段,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但是不论从产品的质量与内容还是客户的服务与国外的商业银行仍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对比,中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产品创新的市场定位不够明确,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滞后,缺乏信用分析和风险控制等问题。通过分析发达国?#19994;?#21457;展经验,从中得出为我国将来的发展的其实与建议。 因此为了应对国内外双重竞争压力与客户不?#26174;?#38271;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迫?#34892;?#35201;加快产品的创新力度,本着以“客户为重心”的原则,针对不同全体不同类型的人群设计不同的产品,加强银行员工的职业素质,提高服务水平,而且要加快银行电子网络的建设,提供安全高速的网络银行服务。在完善服务和产品的同时,还需要改进现有的个人金融业务体系,做好整合银行内部资源,优化管理结构的工作,加?#32771;?#31649;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我国加入WTO时?#20449;?五年内逐步对外开放国内的金融市场,到2006年底银行业全面开放。随着一些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开放,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商业银行传统批发业务己经进入微利时代,而对于国内银行业发展零售业务一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的任务也迫在眉睫。如果没有个人金融业务的大发展,就不会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从银行的角度出发,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益,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在面对国外一些大型的金融财团进入国内金融市场时,我国的商业银行能够先人一步,不至于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另外从个人角度来看,我国个人金融资产的总量已经发生质的飞跃,对于能使个人金融资产的保值升值服务的需求非常大,所以商业银行做大做强个人金融业务是一个共赢的项目。 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我认为商业银行需要以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业务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来?#26723;?#39118;险、稳定收入、增强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现状的比较和研究,希望能够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发展思路。 1.1.2 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断向个人倾斜,个人财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20013;?#25193;大。随着财富的增长,个人不仅需要品种多样的储蓄服务,对各种支付、投资、融资和保?#31995;确?#21153;需求也越来越大。同?#27605;?#36153;者新的消费观念的形成,也增加了对个人消?#30740;?#36151;的需求。各种消费贷款,如汽车贷款、家用电器贷款、家庭?#25226;?#36151;款、教育贷款和旅?#26410;?#27454;等将逐步成为个人金融业务的热点。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住房按揭、抵押贷款也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点。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人投资者拥有的债券、?#21892;薄?#22522;金、外汇或实物等投资品种越来越多,?#29992;?#25237;资意识逐日加强,渴望商业银行提供各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家庭和个人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投资与消费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个人金融服务。 为了不?#26174;鑾科?#19994;竞争能力,伴随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与方针,由过去只注重企业金融业务逐渐转向企业与个人金融业务并重,个人金融业务领域正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消?#30740;?#36151;、投资理财等新兴金融业务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这些因素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己有较快发展。但由于受到国内市场环?#22330;?#38134;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和服务水?#20132;乖对?#19981;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深入剖析中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并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具有十?#31181;?#35201;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是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专业性银行还是全能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是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重要的战略选择。纵观国外先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演变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发展初?#30563;?#27573;20世纪30年代以前 个人金融业务初期发展阶段,?#21019;?#32479;意义上的储蓄业务发展阶段。在?#31169;?#27573;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定期、活期储蓄存取款业务、转账业务、汇兑业务、支付结算业务及贷款业务。当时的私人贷款业务,是?#28304;?#23450;贷,存贷利率由银行参照同业标准自定。在经营方式上,实行自由经营,并无确定金融机构监管。基于此,个人金融业务在发展初期受到银行资本不足、印钞种类繁杂及银行信用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银行频繁出现?#36129;帳录?给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1923一1933年间,美国商业银行共计?#36129;?0500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36127;?#25152;有商业银行?#38469;?#21040;了储蓄?#33539;?#39118;暴打击。 二崛起阶段20世纪30年代一80年代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欧美国家政府于20世纪30年代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银行法,并相?#25506;?#31435;了一批重要的银行监管机构,金融监管机构的建立和运作,为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0年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受到批评,改行利率下调政策,宏观经济基本状况好转,但银行业却陷入了困?#22330;?#30001;于高利率吸收的大量存款不会因中央银行调低利率而减少利率支付,而贷款利率由于激?#19994;?#24066;场竞争不得不下调。中间业务以其利?#23454;汀?#39118;险小的优势在银行也陷入困境的时候迅速崛起,成为个人银行业务的“生力军”,为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于是各大银行将业务方向瞄准了中间业务,中间业务迅速崛起。 三改革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 1、银行卡为龙头的个人业务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自1915年美国西方联盟公司发行了第一?#21028;?#29992;卡以来,银行卡如雨后?#26680;?#33324;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 2、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创新与发展 针对个人消?#30740;?#36151;业务市场需求的增长,在这个阶段,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汽车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家居装修贷款、旅游假期贷款、个人存单国债质押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既不限制具体用途的个人消费综合授信贷款,促进了个人银行业务的全面发展。 四创新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20004;?这一阶段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金融电子化和网上银行的发展。金融电子化使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变成了全天候、全方位和开放型的金融服务,网上银行的出现促使银行的扩张以新建网点和增添人手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发展网络用户来实现。网络技术的进步和营销模式的革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银行成?#31350;?#21046;提供了条件,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的生产与交易成本大大?#26723;?个人金融业务的比?#38386;?#30410;得到大幅提高。以个人理财、个人融资为主的个人业务正在成为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世界上排名比较靠前的综合性商业银行?#21450;?#21457;展个人金融业务放在了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上。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金融学术界以及银行界很多学者、银行家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状况、影响因素和策略以及动因三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看法。 (一)关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状况的研究 张方杰、高向艳2005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国内12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运用多维尺度对个人金融产品以及差异性做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内商业银行开发的各类个人金融产品的层次间的差别并不十分明显,产品的服务?#38382;?#20197;及相关的功能存在较大的同质性,而且由于个人金融产品都是单一型产品,缺乏为客户提供多项业务交叉?#20132;?#32773;捆绑式的服务,从而不能满足目前我国国内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需求。管建伟2006基于SWOT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外?#23458;?#32961;,在上述论述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可以做出的策略选择。曾庆海2010认为尽管在我国金融机构从制度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关改革,商业银行经营业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银行间竞争不断加剧,个人金融业务由于其本身具有收益高、?#21152;?#36164;本少等优点成为各大银行竞争的焦点。 (二)关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学者从宏观角度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在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张庆修、许明朝2000人为商业银行自身对网点规划、所提供的服务、利用网点对业务营销和信用卡业务对个人金融业务作用四个方面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幵展个人金融业务。李红光、刘永庆2010认为国内商业银行要发展个人金